我寫過:
我不知道你是在說哪些人
也不知道全面拼音化是指什麼
但我是支持以羅馬拼音取代注音的
羅馬拼音並不邪惡
荷蘭人來台灣不過卅年
台灣平埔族便足以用此拼音系統
拼寫他們的語言150年,直到被漢人抹殺掉
善用它,會成為多元台灣獨特的文化工具
長老教會推廣白話字後
連完全不識漢字的人,只要學了白話字三個月就能讀完整本聖經
及其他用白話字寫的各類報章雜誌
試想
如果我們的小孩會了羅馬拼音
他們可以在三歲到六歲就讀完全唐詩
而且管它台語客語北京話
難道不比鴉鴉地學This is an apple更有文化意義嗎?Fayever 寫過:
完全不認同。
這樣的搞法就像老共把「新聞聯播」改成「xain...(對不起我不會拼@@)」的漢語拼音一樣可笑。
會唸又怎麼樣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像火星文一樣;我ㄉ阿ㄋki。
中文字特殊的地方就是字有字意,組合起來樂趣更多。
故人西辭黃鶴樓;只會「唸」而不懂是甚麼意思等於零。如果我會唸完一篇英文報導卻完全不懂在講甚麼,跟一個字也看不懂是一樣的。
另外,羅馬拼音取代注音有點多此一舉。沒學過注音與羅馬拼音的小孩學那種都一樣,並不會減少他們的學習時間。
我又寫
你可以完全不認同
但你沒有辦法否定歷史上
拼音文字帶給部份台灣人的教育功能及意義
這對他們來說,是顛覆了科舉為上的文化價值的
擺開歷史不談
語言的使用與學習並不是你所陳述的零合遊戲
不是某天醒來就全都會了
你可以讀一整篇的英文
表示你不可能全部內容都不懂
要讀“故人西辭黃鶴樓“前
也一定有其他白話的東西先讀過
不是所有東西都是用這麼文言的抽象理解
而拼音文字所能夠支撐的學習內容
就是這一段最基礎的部份
他讓只會講“媽媽“的小孩
很快就學會寫“mama"
他讓只會講“阿嬷“的小孩
很快就學會寫“a-ma"
學會這套書寫系統
可以讓小朋友閱讀其他用拼音漢語寫成的書
能更快地進入漢語文化體系內
這就是胡適說“我手寫我口“的意義
相對地
注音符號和漢方塊字只限制了一種文化系統的可能性
以 上,我刻意不談什麼漢字難學與國家競爭力之間的問題。但若從文化政治學的角度來看,正因為漢語的困難,造成讓懂得文字的人握有權力,千餘年來,能懂得文字 的就是那些人在世襲,因而經年累月地擴大了階級差異,雖在政治上統一了中國,但在文化上卻依然是中央與地方極端分裂的。
而且,就文學的價值來說
空有“故人西辭黃鶴樓“一句
你可能忘了
你讀的不是李白的口音
你讀的是現代台北中國人的口音
換言之,你抺殺了文學的語音趣味
白泡泡
幼咪咪
霧煞煞
這類的語音趣味寫成漢字就消失了
至於“故人西辭黃鶴樓“及其他文學作品是不是有它的語音趣味已不可考
這意味著我們現有的漢語書寫系統
事實上就是用來抹除區域文化特殊性的
如果抺除文化特殊性是可以被接受的話
何不乾脆只學英文?
......my old friend has said good-bye to the yellow-bird mansion.......
這樣一句話,說不定也可以寫成十四行詩
總之,語言的文學價值,是super-strcture的(套馬克思的術語)
但它做為學習的基礎,是很material level的
不可混為一談,顧此失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