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6, 2006

對<龍應台的「潘朵拉想像症候群」>的說明



前篇文字的出現,在主題上看似是對統獨光譜及龍應台的批評,但我認為跟我這個blog的主題"全球化"也有些許關係。因為中國的獨裁化是建立在全球化之上 的:六四天安門不但穩定了中國政權,也開啟了中國經濟的起飛之路。在六四天安門之後,中國外資的猛爆性增加(19901993年間)。

根據中國統計局年度公報的資料顯示1990-1993年間,新簽約利用外資權議金額成長了近十倍新簽約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成長了三倍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在91-93年間成長了十倍外商直實際投資金額也成長超過六倍其理由之一為:國際企業除了需要一個低價勞工工廠外,還需要一個政治局勢穩定的社會。

相對於東南亞及台灣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期不穩定的政治局勢,中國十分穩定。因此,中國的專制獨裁並不只是起因於所謂的民族性等空洞虛幻的理由。而是他們知道:
唯有獨裁才能控制政治局勢
唯有控制政治局勢才能吸引外資
唯有吸引外資才有經濟成長
唯有經濟成長才能保持他們獨裁的權力結構
如此一個恐怖而完整的錢/權循環。
(另有中國作者的類似觀點)


更甚者,如果你願意相信混沌理論的假說,那你便可以說,類似"中國在經濟上的改革開放將生產一批中產階級,並進而推動民主改革"的迷思,是國際企業如 NIKE等奴役童工的幫凶。當然這樣的推說是扯遠了一點。但中間的因果循環,卻值得龍應台等人深思熟慮中國及其人民,以及台灣人的前途。

龍應台的「潘朵拉想像症候群」

回應〈龍應台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

如 果阿扁算是讓我的期待落空的政治人物,那麼馬英九與胡錦濤是我根本不曾有過期待的政治人物。所有政治明星,背後都有一個相對應的社會結構。我不懂中國的政 治情勢,不知胡的相對位置,但我知道馬的突起,是起因於連的顢憨「阿舍」命、和背覆著百年包袱的老國民黨,與勢欲取代國民黨的民進黨。沒有上述因素,馬最 多就是個平步青雲的官僚,而不是一呼百應的政治領導者。

因此在讀完龍的文章後,我仍然不懂的是,如果對於胡馬現今的言行有任何的批判,那先前對於他們的期待又是何來的? 先前對於他們的信賴、寄託何來?龍應台一系列的文章裡,從來只有感性的交待,而沒有理性的說明她對中國、中共、馬英九的深切期許是怎麼滋長出來的。此一情 形,正如同任何一個自翊為統派的人也未曾交待,為什麼他們對於統一有如此深切信心,他們到底看到了什麼我沒有看到的東西,而我竟沒有?此一鴻距所為何來?

我 相信在廿年前,絕大多數的統派和我一樣,對於當時的中國只有「想像」而已。而在那樣的情況下,有人選擇唱龍的傳人,有人選擇了阿里山的姑娘。由於教育上對 於歷史文化與政治現實的雙重空洞認知,台灣島上所有人都只能靠想像來建構我們的家鄉。馬英九如是,龍應台如是,我復如是。也是因為想像向度的不同,獨與統 之間的對話,只是件神話,在兩個山頭彼此叫喊,卻只聽見自己的回音。但隨著政治權力的分配,某山頭的勢力漸漸壯大。它固然召來了某些人,但也激發了對另一 個集團的危機感。糟糕的是,習慣站在山頭喊話的台灣島住民,沒有走下山頭好好對話的習慣,兩邊人馬都慣以自己為絕對值。一種用想像計算出來的絕對值。

龍應該承認的是,她廿年來對胡、中共及國民黨的期待,只是其中一種絕對值,一種另外一個山頭的人無法理解的數學公式。而今,她透過這篇文章,自己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而對本來就空無一物的內容,發出哀嗚──包裹著知識份子式的批判外衣、卻只是映照著無盡空虛想像的哀嗚。

龍應台是我老師的大學摯友,算是我的師執輩,於此事我理應知所進退。但真要到被掃光了一堆文化良心後、真要到一批又一批新紅衛兵出來後,才能叫醒她的春秋大夢才能提醒她與那些人保持距離的話,這樣的代價未免也太奢侈了。這廿年來,哪件事情曾經向她證明了潘朵拉的盒子不只是可想像,而且還可碰觸的呢?從六四天安門事件至今才稍事清醒,不嫌太晚了點嗎?總在文章裡好為人師的龍小姐何曾自我反顧?

如果龍應台真的是懂得自我批判的知識份子的話,那麼在她自己的文章裡,不應該只發出哀嗚,而必要讓她進一步警覺到,正是類似她的潘朵拉想像症候群」,給予中共與馬英九在華人政治圈呼風喚兩的權力。哀鳴只是病徵,如果看不見它的病灶來下藥,郤亂用偏方,只怕吃了會更糟。只是藥方在哪裡,目前為止,沒有人給過足以信服的答案,只能猛吞安慰劑算數。

反過來說,山頭另一邊的人雖也在作著春秋大夢。但對比一個從兩千年前的秦始皇就開始作的夢,它不過認真做了幾十年,而且已經逐步在自我反省與履履實踐,敢問何時龍應台才肯走下山頭看看另一邊的風景?

(本文刊登於2006/1/28之自由時報_自由廣場)

Thursday, January 19, 2006

幾篇關於全球化的文章

下列文章講的是全球化的實際操作及其遺毒
而全球化除了WTO外的重要推手
在這幾篇文章裡也比較常被提到
就是world bankIMF
下列文章的基本論調是
不管那個國際性的全球化推動組織
其背後的主導都是美國
而美國向來以其國家利益為上來主導全球化
因而產生不少弊病


1, http://www.monthlyreview.org/0905jbf.htm
<naked imperialism>
這是一篇批評美國假全球化之名行新帝國主義之實的文章
臭罵Bush

2,
http://www.ctheory.net/articles.aspx?id=327
<let them eat it: the myth of the global village as an interactive utopia>
這是一篇要破除AD2000, 一些對全球化及"E-topia"迷思的文章
(如果你讀過世界是平的這本書的作者thomas freeman的其他言論, 那就該讀讀這篇)

3, http://www.motherjones.com/news/qa/2005/11/saul.html
<the collapse of globalism>
這是一篇反省過去卅年全球化後, 目前局勢的小文章

4, http://www.csmonitor.com/2004/0609/p01s03-wogi.htm
<what is a kidney worth?"
這是一篇故事形態的文章, 以實例分析, 在微薄的資金從第一世界流向第三世界後, 並無法改變第三世界生活困境的文章
(特別推薦, 好讀而生動)


5, http://www.dissidentvoice.org/Aug04/Thornton0817.htm
<apartheid without borders- the new globalism and its enemies"
這是一篇批判全球主義玩弄兩手策略的文章

另外, 最近出的世界是平的”, 則是一本全面讚揚全球化的書
台灣目前還沒有反全球化的書出版
也反映出台灣對於全球化的思考還跟在美國屁股後面走
這是不會有任何好處的